50-60(12/51)
好在大家都是这么粗糙的活着,谁也别嫌谁。包括郭跃在内的知青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二十四林场的。
别说,从画面效果上来看,两方人泾渭分明,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世界的人,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这样的新旧变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。
这实在是一种很大胆的拍摄方式,也十分考验演员的发挥,拍的好了这可能会成为一部神剧,拍的不好这部电影估计会被群嘲。
特别是作为主演的沈木栖,她必须承担起贯穿故事主线,展现自己主角风采的作用。
不然电影没拍好对群嘲还是最理想的状态,剧组里的这些演员可都不是省油的东西,只要沈木栖的能力压不住这些人,沈木栖完全不怀疑大家会立刻取而代之,用出色的演技让自己成为新的主角。
到时候沈木栖就算是不服气也没道理,毕竟自己技不如人能怪谁?
这几乎已经成为演员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这部电影可以是一个女知青的成长之路,也可以是一个农民的奋斗之路,还可以是一个造林工人的信仰之路,可以延边军人驻守边疆的坚守,可以是一个妇女的蜕变……可以是任何普通或伟大的人生。
只要大家能展现自己塑造角色的闪光点,一切皆有可能。
离开这里,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机会,能这么公平地去竞争?
能沉得下心踏实演戏琢磨演技的,心中多多少少都有点理想主义,作为演员来说,能堂堂正正的用演技来击败对方,何尝不是一场属于他们的激动人心的华山论剑?
堂堂正正的比一场,看看谁是最后真正的赢家。
有了这样的默契,谁能不使出浑身解数?
再说的庸俗一点,这可是郭导的电影,演员们也是人才济济,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,杀出一条血路,不仅对演员个人来说是无上的肯定,奖项方面估计也十拿九稳了。
这也是郭导不管提出怎样离谱的要求,不管怎么折腾大家都照做的原因,成为一部电影主角的机会有多难得,更何况郭导电影的主角?
吃苦是一时的,得到的回报却是巨大的。
只有在出社会之后,才会发现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。
从被环境影响到发挥主观能动性,所有的变化都是层层递进的。
在郭导的默许下,整个剧组刀光剑影,所有人都在不违背自己人设的前提下,不断的开动脑筋,让自己饰演的角色更加富有魅力。
沈木栖的压力格外大。
比如她饰演郭悦初来乍到,在保持娇气不变的情况下,又给角色添加了娇气但坚强努力不拖后腿,思念家人的脆弱,因为身边转变敏感等细节,另一边,饰演大大咧咧知青的另一个演员就给直接塑造了乐于助人,说话直爽的领头人形象,试图力压所有人占据主导地位。
又比如大家一起干活,饰演村支书的演员就努力展现自己能干的特点,还私底下大量的查阅资料,试图带领大家脱贫致富,关键这些点子还真的特别干货,都是曾经被实践过可以实现的道路。
还有努力又悲情的植树工人,心怀梦想的科研人员,大漠中如同白杨的军人……甚至连个村里的小孩儿,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成长线。
卷,实在是太卷了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冲击主角宝座有信心的,但大家都努力的前提下,想要偷懒也是一件很考验人心理素质的事情。
到时候电影上映后就自己一颗老鼠屎,这话听着能忍?
“就将自己的人设做到极致呗,拼一把!”